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谢建斌,冠军的“稳”是一大特色 | “第六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专题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 | 王新悦

熟悉谢建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花艺老手,动作快,话不多,常常在悄无声息间就能完成一件惊艳的花艺作品。对谢建斌而言,冠军之路绝非偶然。他从事花艺行业18年,是全国技术能手、厦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在各类花艺比赛中获奖,是一名在比赛中不断磨炼、成长的花艺师。在第六届中国杯插花花卉大赛上,谢建斌从初赛第3名的初露锋芒,到决赛逆袭加冕冠军,获得花艺行业顶级赛事的最高荣誉,为自己的花艺之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顾谢建斌在本届中国杯赛场上的表现,“稳”是一大特色。初赛正式开始前,当所有选手的架构搬入场地后,谢建斌的作品并不是最出挑的。但是上花之后,他的作品就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初赛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色彩清新,层次丰富,花材应用独具特色。

▲初赛展位

自选作品“半山春景半轮秋”,以松木板为架构材科,经手工裁切打磨后,堆叠拼接出多组山峦层叠的形态。跳跃于山峦间的鲜花、果实与枝叶,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在花材上,尼古拉天堂鸟、海岛春花、菊花、蝴蝶兰等花材营造出以黄绿橙为主色调,逐渐过渡到红色、暗红色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秋天的成熟宁静。

▲自选作品“半山春景半轮秋”

餐桌花艺作品“花开时节”,同样以松木板为架构材科,花材种类线、面结合,以轻盈、灵动的嘉兰、大飞燕草为主花材,在橙色、黄色的主色调基础上,增加了蓝紫色花材进行对比,整体色彩清新、活泼。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使用了泡发的银耳作为素材,形似花蕊,巧妙地将架构与花材进行了过渡和衔接,让人耳目一新。

▲餐桌花艺作品“花开时节”

“架构制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构思到画图,再到制作小模型、大模型,慢慢裁切,不断完善细节和比例。”谢建斌介绍说。由于架构材料比较“实”,谢建斌使用了大量线条花材来柔化架构,形成虚实对比、刚柔并济的效果,整个作品也更加灵动、活泼。同时,他非常注重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在花材应用上适当留白,使作品适合多面观赏。

进入决赛后,谢建斌稳扎稳打,保持并扩大了自己的优势。

第一项神秘箱“方圆之内”是铁艺架构能力的比拼。拿到题目后,谢建斌迅速思考,在架构上如何打破常规,既要出彩又要保证结构稳定。他将长方体铁架斜置,营造出悬空感,视觉上动感十足,并用竹子进行固定。同时,将圆环和正方体铁架集中在一起,方圆结合,形成了强烈对比。“其实刚开始有点小失误,本想让架构更悬空一些,但铁架太重了,固定不了,后来选择相对稳妥的方式来悬空。还好时间上卡到最后半个小时加花,还算顺利。”谢建斌笑着回忆道。

▲“方圆之内”

到了第二项神秘箱“致爱”花束,这是谢建斌擅长的领域。他在作品中使用了技能比赛中常见的编织技巧,对花束的把控也得心应手。选手的花束以圆形居多,谢建斌选择了不对称式的架构花束,在稳定性、设计感、造型和空间营造上难度更大一些。在他看来,比赛有时需要冒险,在创意上进行突破。

从最终效果看,谢建斌的不对称式架构花束具有较强的节奏感、线条感和韵律感,几何造型展现出强烈的张力,获得全场最高分,这进一步扩大了他的优势,并最终锁定冠军。

▲“致爱”花束

决赛期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在第一项神秘箱比赛时,谢建斌是所有选手中做架构时间最长的,场下很多观众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其实,看似不疾不徐的背后,源于谢建斌长时间练习带来的胸有成竹。“通过平时的大量练习,我基本心中有数,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谢建斌说。比如要在90分钟内完成一个架构作品,架构制作50分钟,上花20~25分钟,整理花材10~15分钟,清洁、整理5分钟,时间尽在把控。

谢建斌认为,通过比赛可以向优秀选手和作品学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谢建斌入行后很早就开始参加花艺比赛,2008年第一次参加福建当地举办的花艺比赛就获得金奖,加深了他对花艺的爱好和兴趣,后来几乎每年都参加比赛,还曾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上届中国杯,谢建斌取得了第8名的成绩,时隔6年再度参赛并一举夺魁,他感触颇深。“6年来大家都在进步,初赛作品水平很高,出现很多好的创意和设计。赛前看到大家的架构时,我心里有些打鼓,大家都这么厉害,自己能做的只有尽力而为。”谢建斌说。在分享比赛经验时,他表示,平时还是要多看、多练、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升审美,坚定追求卓越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