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红森’藜芦扦插繁殖 | 技术

发布时间:2025-06-13

作者 | 田颂明  翁贞洁  邵凡涛  许绍远

‘红森’藜芦(Leucothoe scarletta ‘Hongsen’)是杜鹃花科木藜芦属常绿灌木,株高50厘米左右;萌蘗小枝直立、红色、丛生状;单叶,互生,革质,叶表面有光泽,叶缘有锯齿,嫩叶红色,秋冬季所有叶片红色;总状花序,花白色,似铃兰;蒴果,种子细小,种皮有网纹和狭翅。‘红森’藜芦喜光,为阳性树种,对水分要求干湿中等,耐寒性强;抗积雪、抗干寒风和抗潮风能力中等;抗热性较差,若在夏季高温烈日而又干燥环境条件下,叶片易灼伤,生长不良;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适宜碱性和微碱性土壤;属根系密集型树种,不耐干旱,不耐水涝,喜生长在湿润、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土壤,在适宜的凉爽气温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应范围为华北、西南和亚热带地区。

‘红森’藜芦秋冬季叶片红色

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日本引进木藜芦苗木,进行扦插繁殖试验获得成功,多年来生产穴盘苗、网袋苗和多种规格容器苗200多万株;选育成栽培品种‘红森’藜芦,经区域试验证明在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特别在四川成都地区表现更好;叶色变化明显,萌蘗枝和嫩叶鲜红,夏季叶色黄绿色,秋冬季节所有叶片红色,极具观赏性;萌蘗力强,可片植,用于地被和基础种植,控制水土流失,也可栽植于建筑物和假山旁,使环境更加明朗,是优良的彩色常绿灌木树种。

采穗圃

土壤改良  选择质地疏松、肥沃,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沟渠相通、排水良好的大田做采穗圃。如果土壤黏重、板结、透气性差,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施足有机肥,在第一次深耕前,施于土表,每亩施用腐熟厩肥3000千克,深耕,将基肥翻入土中。

作床遮阳  土地翻耕后,人工开沟作床,在整块田块四周开边沟,深50厘米、宽50厘米。若苗床长度大于50米,中间每隔25米左右开一条中沟,深40厘米、宽40厘米。苗床床面宽110厘米,土块整细,中央稍高、两侧稍低。步道深25厘米、宽40厘米,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坡度,保证排水畅通。有条件时可安排喷灌设施。搭建遮阳网,桩间距5.8米,桩高1.8米,拉铁丝,盖上遮光度75%的遮阳网。

移栽保湿  2~3月,用软质1210容器苗移栽,株距30厘米、行距30厘米,每亩约栽4500株。按正方形设计配置图式和移栽密度,定点挖穴,保持土球完整,移栽深度适中,比原来植株略深一些。用细土堆于根部,使根部舒展,然后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在苗床上铺1层稻草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第4天就要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1次水;如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做到步道内不积水。

软质1210容器苗 

养护防病  软质1210容器苗移栽到大田初期,为提高成活率,盖上遮阳网。成活后,揭除遮阳网,全光照促进生长。在采穗时,将穗条盖上遮阳网,保持新鲜度。移栽后15天左右,3~4月,每亩施尿素15千克;5~6月,每月每亩施1次复合肥(N︰P︰K=20︰20︰20)20千克;7~8月,每月每亩施1次尿素15千克;11~12月,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开沟埋施在苗木行间。施尿素和复合肥时,撒于行间表土,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然后结合除草松土,将颗粒肥翻入土中。6月中旬采穗后,立即对地栽苗增施1次复合肥(N︰P︰K=20︰20︰20),每亩施25千克。

病害防治  采穗圃地栽苗常见病害是炭疽病,危害叶、枝干,叶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赤褐色病斑,病部有小黑点,湿度大时有红色孢子堆;在枝干上形成赤褐色病斑,病部灰白色,有小黑点,湿度大时有红色孢子堆,病斑环绕1周,其上部枯死。防治方法: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控制喷水量,增强生长势,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可喷洒疽休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2~3次。

繁育工艺

穗条准备  一年1次,6月中旬剪穗,穗条长约3厘米,保留1叶1芽,叶片较长的可剪去约1/3,较短可保留整片。

扦插方式  采用穴盘或网袋两种方式扦插,床面铺地布,穴盘或网袋内盛放基质。穴盘每孔或每个网袋扦插1个穗条。苗床宽约105厘米,纵向放置3只穴盘或3只托盘(盛放网袋),托盘宽27厘米、长54厘米、深3厘米。

基质配方  进口泥炭︰椰糠︰蛭石︰珍珠岩=3︰4︰2︰1。干容重0.16,总孔隙度90.90%,大孔隙度30.60%,小孔隙度60.30%,最大持水率5.40,pH值6.14,EC值1.01mS/cm,全氮1.16%,全磷548.047毫克/千克,全钾8560.08毫克/千克,钙2412.52毫克/千克,镁2397.79毫克/千克。

消毒  苗床面上铺1层地布,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消毒,24小时后扦插。放置的穴盘、网袋(含基质)事先用敌克松800~1000倍液消毒。

植物催根剂  吲哚丁酸︰吲哚乙酸︰ABT6号生根粉=6︰2︰2,浓度1000ppm,穗条基部至下部叶腋处,浸入生根剂溶液中,速蘸2秒。

扦插  扦插深度约2厘米,分别插入穴盘或网袋中,摆放在苗床上,每平方米可以摆放6只穴盘或托盘,约768个穗条。扦插完毕,浇透水,再叶面喷洒多菌灵和炭疽福美混合液1000倍液,预防病害。立即搭好小拱棚,材料用长200厘米、宽2厘米的毛竹片,塑料薄膜宽200厘米,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塑料薄膜覆盖后,用木夹子夹住地布与薄膜的边,做到四周密封。

地被应用

养护  扦插后1周左右,在早晨或傍晚,检查苗床上穴盘或网袋内的基质湿度和小拱棚内空气湿度,及时补充水分,使基质饱和含水量达60%~7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以后每隔1周左右,检查1次,及时浇水。扦插后要严格控制小拱棚内的温度在35℃以下,当日最高气温30℃以上时,要采用降温措施。单体棚或连体大棚上方加2层遮阳网,遮光率75%~90%,在小拱棚上方每半小时喷雾1次,迅速降温。扦插后20天左右,开始喷施叶面肥,促进发根,用0.1%绿芬威水溶液,结合补水喷药时进行,每隔20天喷1次。40天后,有部分穗条在叶腋下部发根,到50天约90%的穗条发根时,先揭开小拱棚两端的薄膜通风,2天后全部揭除薄膜,喷水保持棚内空气湿度。以后经常注意基质湿度,适时适量补充水分。每周喷洒1次0.1%尿素水溶液促苗生长。

病害防治  ‘红森’藜芦扦插苗主要有赤枯病,危害叶片,叶尖、叶缘出现赤褐色、褐色病斑,交界处有一条红褐色隆起线,叫赤中斑病,病部有小黑点,湿度大时,有黑色的孢子堆。防治方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控制密度,保持通风透光;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喷20%龙克菌1000~1500倍液,或50%使百克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3次。

商品苗制作

穴盘苗  将穗条扦插到长54厘米、宽27厘米、深4.5厘米的128孔穴盘中,每孔扦插1个穗条,精心培育12个月。成苗规格:苗高5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0%以上。

网袋苗  将穗条扦插到口径6厘米、深4.5厘米、无纺布制成的网袋中,每个网袋扦插1个穗条,网袋盛放在托盘里,精心培育12个月。成苗规格:苗高5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0%以上。

软质1210容器苗  将穴盘苗或网袋苗移入口径12厘米、深10厘米的软质容器中,每个容器移栽2株,精心培育10个月。成苗规格:苗高20厘米以上,冠幅15厘米以上,萌蘗枝4个以上,冠形匀称,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硬质1311家用容器苗

硬质1311容器苗  将穴盘苗或网袋苗移入口径13厘米、深11厘米的硬质容器中,每个容器移栽3株,精心培育12个月。成苗规格:苗高25厘米以上,冠幅20厘米以上,萌蘗枝6个以上,冠形匀称,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1加仑容器苗 

1加仑容器苗  将2盆软质1210容器苗起苗移入口径21厘米、深17厘米的硬质容器中,精心培育12个月。成苗规格:苗高35厘米以上,冠幅30厘米以上,萌蘗枝8个以上,冠形匀称,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2加仑容器苗

2加仑容器苗  将4盆软质1210容器苗起苗移入口径26厘米、深21厘米的硬质容器中,精心培育24个月。成苗规格:苗高50厘米以上,冠幅45厘米以上,萌蘗枝16个以上,冠形匀称,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