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7
作者 | 桂炳中 黎丁 刘强 赵丽丽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等,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在全国各地多有栽培,是重要的夏秋季观花园林植物。 紫薇喜光、耐半阴,喜温暖、耐寒,耐旱、怕涝,在低洼积水处易烂根。浅根性,喜排水良好、碱性和肥沃的沙壤土,在较瘠薄的土壤中也能生长。萌蘖性强,生长较慢,耐修剪,抗污染性强。 ▲紫薇是优良绿化树种 繁殖技术 紫薇繁殖主要有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实际生产以播种繁殖为主。 播种繁殖 先采种,因紫薇果实在未成熟前已开裂,种子易散失,应及时采收。采回的种子摊开晾晒,脱粒,去杂,获得纯净种子后可即时播种,也可干藏至翌年春天播种。 播种地宜选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春播前,干燥种子用40℃温水浸泡后,再换清水浸泡,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即可播种。种子细小,可混合适量细沙后条播,行距30厘米。播后覆薄土,轻压,盖草。发芽适温18℃~22℃。播后约20天发芽。 出苗后,逐步撤除覆盖物,搭遮阴篷。苗高3厘米时间苗,定苗株距为10~15厘米。6~8月进入速生期,需追肥2~3次,当年苗高50~80厘米。 扦插繁殖 由于紫薇自然授粉后代花色较杂,为获得纯正的花色,可采用扦插繁殖。硬枝扦插在春季进行,选一年生粗壮充实枝条,截成长15厘米的插穗,插入土中2/3,之后做好保湿。插后20天左右可生根,成活率达90%。加强肥水管理,当年苗高可达1米左右。 分株繁殖 紫薇萌蘖性强,在春季芽萌动前,将母株根际的萌蘖苗分割,带根分栽即可。 栽培管理 移栽定植 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芽萌动前进行。小苗移栽可裸根,大苗移栽需带土球。栽植地点选择阳光充足、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前施足基肥,定植时,保持根系完整,栽好后施堆肥,连灌2次透水,之后适时灌水、松土、除草。 肥水管理 定植后的前3年,每年冬季或春季萌芽前在根部穴施10~15千克堆肥、饼肥等有机肥,也可酌情施复合化。每年春季浇返青水1次,以后浇水3~4次,花期浇水1~2次。在华北地区,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雨后要注意排涝。 整形修剪 紫薇栽种后注意修剪。在栽植较大的紫薇时,栽前要重剪,可按栽培需要定统一高度的主干,把上部树冠全部剪掉,新发的树冠长势旺盛且整齐美观。在紫薇幼树生长期,应随时摘除茎干下部的侧芽,使顶芽和上部枝条得到较多的养分而健壮生长,早日形成完整树冠。紫薇花序开在新枝顶端,在生长季节,应及时剪除残花及枝条,促发新枝以延长花期。在落叶后需疏剪徒长枝、细弱枝、病虫枝和枯萎枝。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紫薇长斑蚜、紫薇绒蚧、大蓑蛾、煤污病、叶斑病等,应及时防治。 主要虫害 发现紫薇长斑蚜,可叶面喷雾5%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200~1500倍液等。 ▲紫薇绒蚧 发现紫薇绒蚧,在若虫孵化盛期后7天内,未形成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抓准时机向枝叶喷施35%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或25%噻嗪酮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3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对于大蓑蛾,冬季树落叶后可见树上有袋蛾的袋囊,可人工摘除,或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幼虫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200~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杀灭,喷雾力求均匀周到。 主要病害 煤污病主要由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的分泌物所引起,防治害虫是关键。发现病虫害后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液。 ▲白粉病 若出现叶斑病,可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