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你知道日本曾被称作“百合之国”吗? | 视点·植物和声

发布时间:2025-07-04

作者 | 江胜德

从自然的视角看百合这一物种的演变,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但若用现代园艺的尺度来衡量它,属于百合的时间,不足200年。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里,一个个百合原生种在亚洲、欧洲与美洲间穿梭停靠,进行着快速而高效的杂交与推广。百合家族由此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各大花市绕不开的主角。这个始发站,就是日本。

天香百合、鹿子百合为东方百合的重要亲本

对于日本人来说,野百合从来不会孤独地等待春天,无论是春日登高,还是郊野踏青,人们总能与各种优雅摇曳的日本原生百合不期而遇。虽然日本的面积只与我国四川省相当,但是多山多丘陵的地理环境与南北狭长带来的多样气候条件,为日本带来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而百合正是这馈赠之一。

全球有100多个百合原生种,约15个广泛分布在日本全境。这其中就有日本特有种——天香百合(Lilium auratum)。它足以让日本人为傲,并将他们的国土称为“百合之国”。百合在日本人心目中是一种自然、无需人工雕刻的存在,采摘或挖掘野百合是一种常事。

天香百合

1853年之前,以世界视角来看,日本人对于百合的爱更像是一种大型的孤芳自赏,尤其是1633年发布的锁国令完全切断了日本与国外的商业交流。在这一阶段,欧洲的园艺爱好者,仅有极少数高阶玩家,比如命名了银杏的德国植物学家恩格伯特·肯普弗(Engelbert Kaempfer),卡尔·林奈的学生与挚友、瑞典植物学家卡尔·通贝里(Carl Thunberg)分别在1712年将鹿子百合、透百合与笹百合引入欧洲,1794年引入铁炮百合与鹿子百合的标本。

这种情况直到1853年日本被美国强制开启国门才有所改变。欧洲的植物猎人们纷至沓来。英国园艺家与旅行家约翰·古尔德·维奇(John Gould Veitch)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第一批前往日本的植物猎人,1860年,21岁的他抵达日本,为19世纪欧洲最大的家族苗圃——维奇苗圃搜集日本植物,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日本百合。1882年,他成功地将天香百合带到了欧洲,并将这个自带黄金斑纹、开着华丽大花的种类称为“贵族百合”。

John Gould Veitch (1839-1870)

在百合的现代史中,天香百合引入欧洲的时间点是必然要字体加粗、字号加大的。它的出现不仅火速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而且成为东方百合类的重要亲本,其标志性的大花型就来源于此。

19世纪的日本横滨,聚集了大批外国人,他们很喜欢将天香百合和其他日本百合的切花供奉于墓地,或其他的重要场合。这让居住在横滨的英国人约翰·乔舒亚·吉曼(John Joshua Jarmain)看到了商机。1867年,他尝试海运了一批日本百合种球到他的家乡英国克罗伊登。不过,由于只覆盖了一层薄土,这批种球全军覆没了。第二年他改进包装重新出口,终获成功。这应该是日本百合的第一次商业性出口。另据记载,1871年,爱尔兰商人塞缪尔·柯金(Samuel Cocking)在日本横滨开办商会出口薄荷、百合、艺术品和古董,天香百合应该也在其中。

2023年世界花园大会,坂田创意花坛作品《挚爱莉莉》,以重现logo的形式庆祝110周年

随着日本百合出口量逐渐扩大,日本的本土商人也开始加入出口行列。因此,市场对百合种类与数量的需求也在增加。收集的形式也从野挖、野采逐步转变为商业生产。比如,日本坂田种苗株式会社1914年就选择通过横滨港口出口天香百合,以此帮助他们度过了创业之初的艰难岁月。即便现在坂田的主营产品已经与早期截然不同,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将天香百合图样作为公司的品牌标志。

日本的百合种球出口业务大约在1937年达到巅峰。当年日本出口了约4000万个百合种球,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日本花艺大师川濑敏郎曾在他的书中提到,“从明治到昭和期间,百合与蚕丝并列,是日本获取外汇的主要产品。”到了1972年,日本百合的出口量下降到2290万个,到2001年只剩下100万个。需求量和生产量的大幅缩水使得日本农林水产省自2006年开始停止统计切花百合种植户数量。

日本现在最受欢迎的品种为单瓣百合‘卡萨布兰卡’,且喜欢大球根

若要探究日本百合退场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让日本无法像荷兰等后期崛起的切花生产国那样,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更加失去了生产上的优势。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在百合这个领域,日本人一直充当着供应者,而非创造者的角色。正如前文提到,与原生百合朝夕相处的情境,让日本人更接受百合最原始的样子,他们喜欢如花在野。重瓣的百合品种对于他们来说大概显得过于隆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