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 | 王新悦 李艳梅
蝴蝶兰作为盆栽花卉的“当家花旦”,多年来一直稳坐盆花交易的头把交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蝴蝶兰种苗年产量约3.5亿~3.8亿株,中国大陆年产量约2.5亿株,而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蝴蝶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林中仙品到主流盆花 蝴蝶兰原产于我国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树干上。其中,台湾的原生种白花蝴蝶兰(Phal. amabilis,台湾阿嬷蝴蝶兰)和桃红蝴蝶兰(Phal. equestris,小兰屿蝴蝶兰),是世界蝴蝶兰园艺品种最初的重要亲本。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有日本人米泽在台湾进行蝴蝶兰的育种工作,民间也有爱好者培育蝴蝶兰。20世纪70年代,台湾大学园艺系开始培育蝴蝶兰商业品种。到了80年代,出现蝴蝶兰的小农经营。 ▲台湾的原生种白花蝴蝶兰(Phal. amabilis,台湾阿嬷蝴蝶兰) 蝴蝶兰有着高经济价值,1986年,台糖公司接受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李哖的建议,于1988年开始大规模投入蝴蝶兰研发,开启企业化经营之路。清波兰园、一心兰园、台大兰园、圣东公司、今日兰园等企业也纷纷投入资金,建立现代化温室,研发蝴蝶兰栽培技术与设备。之后,蝴蝶兰被台湾列为精致农业旗舰产品,管理部门举办各类产、商、学研讨会,推广栽培技术,范围涵盖育种与繁殖、自动化栽培管理、新介质材料、肥料、病虫害、温室设施等。蝴蝶兰栽培管理上的改进,如工厂化组培育苗、液体震荡培养技术及三段式温控栽培技术等,缩短组培苗生产周期,实现全年开花调控,在20世纪末的最后10年,成就了台湾蝴蝶兰规模化生产。 ▲现今的台湾蝴蝶兰生产企业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台湾业者不断收集品种,选育了大量不同花色、花朵大小、花枝数、开花特性等的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兰展中,台湾蝴蝶兰屡获佳绩,奠定了其“蝴蝶兰王国”的根基。台湾也由最初的卖盆花和切花转为出售蝴蝶兰中、大苗,成为重要的蝴蝶兰种苗外销地区。2004年,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蝴蝶兰种苗输出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就有不少研究单位引进热带兰,对其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组织培养等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因产量有限,售价很高,并没有推广开来。蝴蝶兰真正形成商品化生产是在台湾企业大批进入后。 30年前,台湾商人把蝴蝶兰引入大陆,此时,年宵期间的蝴蝶兰作为高档礼品花,单株售价可达200元。在2000年之前,是台湾企业到大陆“抢滩”的高峰期。台糖公司、清波兰园、三益兰园、欣怡兰业等10多家台湾蝴蝶兰著名企业纷纷在大陆建立基地或公司。2000年以后,受高利润的吸引,更多的台湾经营者来到大陆,很快,上海、南京、福州、厦门、漳州、深圳、长春、沈阳等均有了台商经营的蝴蝶兰企业。台资企业的进入为大陆带来了信息、品种和技术。 ▲一年一度的台湾兰展在全球蝴蝶兰产业极富盛名 与此同时,一些大陆企业也意识到蝴蝶兰的巨大发展前景。他们有的积极与台商合作合资,从台资企业或日本引进种苗和技术,有的利用原有温室大棚和组培设备转产蝴蝶兰。广东、福建等地凭借地域优势,引入三段式温控技术,实现蝴蝶兰周年生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经济强省为主,以北上广等发达城市为依托,大陆兰花企业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这一阶段,大陆蝴蝶兰产业迅速发展,但主要还是依赖台湾的技术和品种。 ▲蝴蝶兰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金字招牌,园区内漳州钜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之一 随着蝴蝶兰生产的不断扩大,2004~2005年,我国蝴蝶兰产业经历第一次调整,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2009年,是第二次调整,形成以广东、福建、山东为主的区域化布局。各产业区域充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种苗和成品花的产量和质量。在世界范围内,2007年前后,在经历10年迅速发展后,荷兰蝴蝶兰产业在世界蝴蝶兰版图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向台湾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区域特征明显 历经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蝴蝶兰产业已经形成庞大规模,尤其是近四五年,全国各地蝴蝶兰产量大幅提升,成品花年均增长超过20%。目前,全国年种苗供应量已达2.5亿株,成品花消费量约2.2亿株,年种苗出口量约2000万株。其中,广东地区以1亿株的开花株生产量领跑,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年均增长约37.5%。山东地区以3300万开花株位居第二,但增长速度最为迅猛,年均增长约57.5%。福建、江浙沪等产区紧随其后,陕西、河南等新兴产区也纷纷加入。我国已成为世界蝴蝶兰产业格局中重要的生产区和消费市场。 ▲广东里水镇的蝴蝶兰温室 蝴蝶兰产业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区。一是广东产区,生产从种苗到开花株的各种规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成品花主要供应华南地区及线上销售。二是以漳州钜宝、厦门和鸣等育种、种苗企业为代表的福建产区。他们以新品种培育和种苗生产为主,种苗面向全国销售,少量培育成品花来供应本地市场。三是山东产区,将中大苗培育到成品花,销往北方及西部地区,网络销售是近些年青州最重要的销售增量来源。由于蝴蝶兰开花株运输成本较高,且冬季需要保温设施,因此,除了三大产区,在各大消费城市周边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蝴蝶兰成品花生产企业。他们从主产区购买大苗或开花株,进行催花处理后上市销售。 ▲福建的组培工厂 广东蝴蝶兰产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台商在珠三角地区引入蝴蝶兰商业化种植,率先在东莞、广州建设基地。目前,佛山市里水镇是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集中产区,以广东万顷园艺世界、南海花博园为两个集中产区,产量可达全国的30%。 ▲青州绿圣兰业直播间 山东青州蝴蝶兰种植已有20多年。2001年,首批台资企业在青州建立蝴蝶兰种植基地。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青州举办后,10余家企业转型为专业蝴蝶兰种植,绿圣兰业、科隆园艺等先后启动蝴蝶兰种苗研发和新品种培育,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基地。2022年后,随着花卉直播电商蓬勃发展,青州市蝴蝶兰产量迅速上升,直至2024年达3000多万株,市场交易量3700万株。 周年消费格局形成 网络电商正在风头 2010年前,中国大陆的蝴蝶兰产品以大花、单梗、红色为主,而在欧美以小花、多梗和淡色调为主。2010年之后,随着集团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中国大陆的蝴蝶兰也出现了更多的中小花、多梗、杂色产品。2013年,蝴蝶兰盆花价格经历了一波下跌,之后,产业开始注重开发中小株型品种,来适应家庭消费和线上销售。蝴蝶兰也从年宵花逐渐进入大众家庭日常消费,成为最流行的盆花产品之一。 ▲年宵市场红色仍旧是主色调,而且需要组盆,体量较大 从市场端来看,开花株周年消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年宵花占比约66%,平时花占比从4年前的29%提高到34%,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周年消费对增加市场需求、做大市场蛋糕、均衡行业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品种上来看,总体表现为年宵花仍以大花、组盆销售为主,其中大红花作为国民花色,数量上占有优势,小花因不易组盆搭配而销量受限,大彩斑花较为抢手。平时以中、小型花、电商消费为主,其中适合现代物流方式的多梗、多分枝、树形的中小花品种尤其受欢迎。近两年由于鲜切花、染色花的快速发展,白花因易喷染开始在品种构成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对品质和品种要求更高,传统品种和普通品质蝴蝶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剧了价格波动。 ▲平时花消费以杂色花、中小花型为主 ▲礼品包装、小巧玲珑的蝴蝶兰产品 蝴蝶兰电商经过近4年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张了市场规模,电商年销量已超过3000万株。各网络平台纷纷发力,很多原本销售其他植物的电商也开始聚焦蝴蝶兰,形成了广东、云南、江苏、山东等电商核心区。商品花的电商销售分化出两个方向,即高品质、高价格、高文化附加值的精品路线和多元化、平价、亲民的大众路线。趣味品种电商则自成体系,形成从育种、种苗、栽培到直播、物流全链条的专业细分市场,价格炒作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