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乡村振兴中荷花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 | 万华建1 2  吴砚赵勋4  陈煜初4


关键词:荷花、乡村振兴、荷花新业态、荷文化、栽培技术

摘要:近年来,荷花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广泛应用。通过调查分析,荷花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不开花和花色不对版、种植密度大、连年种植长势趋弱、效益低下、花色品种变异、有害生物为害严重、根控措施欠缺等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荷花在乡村振兴中应深入调研、了解荷花生理生态性状,掌握荷花栽培技术等,在未来开展荷文化展示创新创作活动、廉政教育、荷花餐饮、混种混养、文创产品等活动。


荷花为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广泛栽培于我国南北各地,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和栽培,荷花演化为花莲、子莲和藕莲三大类型。在全国栽培面积约1100万亩,藕莲在湖北面积最大,其次是江苏、安徽等;子莲在江西面积最大,其次是湖南、湖北。浙江省荷花栽培面积20~30万亩,主要集中在龙游、武义、建德等传统产区。荷花具有适应性强,投资少、产值高、见效快等优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了大量和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根据对美丽乡村建设中荷花应用的调查,结合乡村振兴要求,就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开花或花色不对版  种植的花莲和子莲长势旺盛,植株高大,叶色浓绿,但花量极少,甚至无花,达不到审美的要求。有的荷花区块,花量、花期正常,但几十亩、上百亩却只有一种花色,达不到种植设计中多种花色配置的景观要求,即“花色不对版”。


种植密度过大  种植密度大于正常密度3~5倍甚至10倍,造成种苗和劳动力严重浪费,还对后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花莲景观应用方面,尤为突出。


长势趋弱  荷花种植2~3年后,出现长势趋衰的现象,表现为花量减少、花径和叶径变小、花期缩短、莲蓬和莲子饱满度减少、枯叶期提前、病虫增多等,观赏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下降。


效益低下  种植的子莲,却极少采收莲蓬和莲子,造成极大浪费。


花色混杂和超范围生长  多花色品种种植区域在2~3年后,花色混杂,打乱了原设计,再经过若干年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品种,变成“映日荷花一样红”;有的超设计范围生长,侵占了其他植物种植区或留白区。严重影响景观质量,破坏了设计的意境。


突发性生长不良  正常生长发育的荷花突然发生花叶稀疏,覆盖度下降,甚至完全不长新叶或者大量枯死,严重时甚至绝迹,造成覆灭性危害。


具体对策


荷花不开花和花色不对版原因及对策  荷花种植后,不开花或花量极少,原因是选择了藕莲品种或误把藕莲当作花莲或子莲。藕莲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子藕、孙藕被淘汰丢弃,被冒充花莲、子莲进入市场,导致不开花或花量极少。


花色不对版,即品种错误,是品种应用常见问题,设计的荷花品种与实际种植的品种不一致。荷花品种在营养生长期和休眠期极难区分,种藕更易混淆,只有在花期较容易分辨。种藕在起苗、包扎、装箱等过程中,稍不注意易产生混淆。因此要选择信誉好的专业生产单位。


种植密度过大原因及对策  一是设计人员对荷花的生物学特性不了解,袭用园林植物色块苗的种植密度,每平方米种植1~3株,甚至5株,严重超过了科学的种植密度。荷花通过地下根状茎生长拓展种群的营养空间,如不遇硬质阻力,一年水平拓展长度可达5米甚至10米以上。二是认为种植密度大,见效快。然而实际效果中,荷花种植密度过大,生长空间限制,造成终花期、枯叶期提前,总体效果下降。


花莲大田的种植密度分为:大株型约每亩300~350株,中株型为每亩400~500株,小株型为每亩600~900株。


长势趋弱原因及对策  连作障碍和生物学特性造成,荷花水平空间拓展和繁殖能力极强,生长2~3年后盘根错节,种藕密度极大,过于拥挤,历年枯萎的根茎也影响生长。


大田栽培在2~3年后,如长势趋弱,要用旋耕机全部打一遍,或把种藕全部起藕,重新种植。如重新种植仍不能恢复,需要轮作,可与水稻轮作2~3年后再种植荷花,也可与烟草等轮作。一些荷花传统产区摸索出适合本地土壤性状、耕作特点及特色农产品的轮作模式。如浙江金华兰溪的传统子莲产区应用荷花—春马铃薯—荷花和荷花—小萝卜—春马铃薯—荷花的模式。由于春马铃薯和小萝卜的耕作和根系生长较浅,4月采收后蓄水,再长出荷叶,不影响当年产量。


效益低下原因及对策  主要是人为原因,种植前对荷花作为农产品性状特点不够了解,种植的子莲品种观赏效果良好,但对莲子的采收加工毫无准备。莲子加工工序复杂,且需要一些农具、设施和劳动力,都提前准备和技术培训。因此,造成大量的莲蓬无人采收,莲子自然落地,浪费严重,且造成后期花色混乱。


在种植荷花前需根据栽培目的,向业内专家咨询品种选择。如选择子莲,要周密安排花后的莲蓬。莲子采收加工工作。建议荷花现花蕾后可采收花作为鲜切花销售;下一步可采摘鲜莲蓬销售,鲜莲子口感脆、爽、甜、鲜,很受消费者欢迎;较老的莲子可入肴,再老一点的可采修加工通心白莲。若没有相关技术设备能力,也可采收成熟莲子,即铁莲子,用于酿酒等,充分发挥荷花的经济效益。


花色变异原因及对策  第一年花色较纯,但经过3~5年后,同一区域往往会出现不同花色,原因是莲子掉落后,发芽长成新植株造成的花色变异。由于荷花为杂合体,花色的表型虽一致,但其后代的花色表型容易产生分离,从而导致花色变异。对策是及时采摘莲蓬,采收莲子,尽力减少莲子掉入大田。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确保景观效果。


荷花的地下根状茎非常发达,生长迅速,而且穿行能力强大,一般能穿越1米宽的田埂。如底质质地坚硬或水深过深时,甚至呈跳跃式走茎,即地下根状茎游离于水体中。因此,要保持品种间不混生,需要做好硬质隔离措施,向下应深入底泥母质层以下,上沿越过底泥面接近水面。


突发性生长不良原因及对策  小龙虾和福寿螺为害,采食荷花营养体,尤其喜采食刚出土的叶芽和花芽,造成几周甚至1~2个月无新叶、花芽出土。另外部分乡村为提高经济效益在荷塘中放养鱼苗,放入了草鱼;还有荷虾(小龙虾)混养,技术没有把握好都将产生上述问题。


在持续捡除福寿螺卵块的同时,连续3~4次使用茶籽饼等杀灭水体中的成螺。另外,同时需加强周边和流入水体的螺源消杀。需要指茎秆出的是福寿螺繁殖迅速,生长快,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消杀,彻底消灭螺源。小龙虾可以人工诱捕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喷洒。小水面种植荷花,每年进行清塘晒塘处理;大水面拦截一个区域种植荷花,在种植前设立拦网等措施,经常检查,以确保设施完好有效。对于荷鱼、荷虾混养必须掌握技术。


建议


开展荷文化展示活动  荷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与文学艺术、绘画摄影、工艺美术等密切相连,用数千年的传承孕育出了荷文化这块文化瑰宝。如从先秦到清朝诵荷花的诗词歌曲就有10856首。在振兴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各新老产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某一方面荷文化的展示,也可组织开展荷文化创新创作活动。选用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种,如孙文莲、唐招提寺等。


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结合各地科普活动,开展荷花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科普荷花的花莲、子莲和藕莲三大类型品种群。花莲品种群以观赏花为目的,形成了不同株型、花色、花型、花态的品种达2000多个。子莲品种群以采收莲子为目的,花量多、单瓣、花径大,莲蓬饱满,莲子粒大、产量高、口感好,藕一般较花莲大,但仍偏小,不宜食用。藕莲则以采收藕为栽培目的,植株高大,叶大、深绿色,藕茎粗壮、藕茎粗大、产量高、口感好,花量少。


荷花为少种属、单属科植物,演化历史悠久,生态生物学性状奇特神秘,具有特殊的科普研学价值。如叶不沾水、莲子不怕开水烫、茎秆中通外直、藕断丝连等。在品种选择时可多考虑选用富含特殊科学内涵的品种,如太空36号,这是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选用的第一个荷花新品种,比其亲本提高产量50%以上。


开展廉政教育  荷花具有清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品格,是廉政教育的好材料。


开发荷花餐饮  藕、莲子、荷叶、藕带的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是一种健康营养的食品。在长期的人工栽培中,各地莲农、厨师摸索总结出了几百道荷花菜肴。


探索种养新模式  根据自然、社会条件和栽培目的,选用荷稻混作,荷虾、荷鳖混养模式,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


开发文创产品  荷花为吉祥之花、和合之花、愿望之花、热情之花、理想之花、亲民之花、初心之花,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生活。其文创产品不少,每年仍有大量创新产品,供不应求,可结合当地区域文化特色开发产品。


综上,要种好荷花,必须了解其生态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技术,对于混作混养,更应重视各个技术环节的衔接和关键技术。目前,荷花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基本是粗放和浅层次的,应该深度挖掘,全面开发,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作者单位为:1.杭州市西湖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杭州市西湖区农学会 3.上海辰山植物园 4.杭州市水生植物学会)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陈煜初.中国荷文化史[M].深圳:海天出版社,2022.598.

[2] 陈煜初,章志远.荷花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0(08):4~7.

[3] DB33/T 2503-2022,耐寒睡莲种植养护技术规程[S].

[4] 李尚志,陈煜初.世界莲文化史[M].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2021.136~138.

[5] 潘富俊.中国文学植物学[M].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12:21~31.

[6] 陈煜初.孙文莲[M].香港:当代文化艺术出版社,2020.36~44

[7] 田代科.荷花的育种和国际登录[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0(08):9~13.

[8] 陈煜初,高锡坤,李素霞等.中国当如此花[M].香港:当代文化艺术出版社,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