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山东日照蝴蝶兰日光温室栽培 | 技术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 | 杨常锋

山东省日照市春风园艺场、东港区检验检测中心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和蝴蝶兰的生长习性,多年来联合进行蝴蝶兰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试验,从设施要求、灌溉水质、苗期管理、催花期管理、花期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出一整套技术规程。

生产设施条件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水电路配套的场地。

日光温室  用空心砖或保温材料建造后墙及东西两面墙,墙体结实、保温、抗灾害性能良好,内外双层PO膜,膜间距大于20厘米以上,安装配备保温被及电动卷被系统。

温室外部

苗床  苗床宽1.5~1.8米、高0.6米,长度根据日光温室确定,床间距50~60厘米。

风机水帘系统  建造温室时预留空间,在东西墙分别安装风机、水帘。安装风机数量、功率和水帘面积视温室面积而定,配套安装风机水帘自动控制系统。

外遮阳系统  采用电动或人工拉放的方式,建造移动式遮阳系统,用钢管搭建支架,架空托幕线,使遮阳网与棚外膜间距大于40厘米。苗期使用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催花期及花期使用50%遮阳网。

加温及降温系统  安装地源或空气源空调一体机。安装功率、数量应根据日光温室面积而定,以满足蝴蝶兰催花降温和冬季加温需求。

内循环系统  交错安装内循环轴流风机,安装数量、功率根据温室面积确定,以达到空气充分流动,使棚内温度均匀一致的环境要求。安装自动控制系统,每隔30分钟开动5分钟,或根据季节和蝴蝶兰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防虫系统  在水帘外侧安装抗晒、抗老化、40目防虫网。

灌溉水要求  灌溉水pH值6.5~7.2,EC值≤0.3mS/cm,水温18℃~25℃。推荐使用经净化设备处理的净化水,每次浇水时在净化水中兑入1/4~1/3左右的井水,以满足植株对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

栽培管理

种植前准备  栽培基质采用优质水苔,鲜水苔挑出枯枝、落叶等杂质后即可使用,干水苔摊铺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用水湿润均匀,以手紧握指缝似有水滴出为宜。小苗需准备口径5.6~6.6厘米的透明塑料软盆和50孔穴盘。中苗准备口径8.3~9.3厘米和10.0厘米的透明塑料软盆及15孔穴盘。大苗准备口径11.6厘米的透明塑料软盆和12孔育苗盘。

小苗生产  根据成品上市时间,确定组培苗到货后的出瓶上盆时间。大花型品种在目标花期前18个月出瓶定植,中小花型可以适当缩短种苗生产周期。到货后,用镊子将苗从瓶中取出,淘汰无根苗、变异苗,并按大、中、小分级,用净化水冲洗掉培养基,然后将苗子摊铺到苗床上,用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喷淋一遍并晾干,当天出瓶的苗尽量当天栽完。

上盆种植时将水苔抖松,先垫少量水苔于根系间隙,再用水苔将苗根包住,竖直植于软塑盆中央,水苔埋至蝴蝶兰苗根茎处,低于盆沿约0.8厘米,以捏压软盆时感觉结实有弹性为宜。定植后叶片朝向一致,摆放整齐。

在日常管理中,温室内悬挂遮光率50%遮阳网,保持光照强度4000~5000lx,一个月后撤下内部遮阳网。上盆第一周,进行空中喷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之后逐渐停止喷雾,湿度降至60%~80%。温度保持25℃~28℃。每周喷2次3000倍液叶面肥,即氮磷钾含量为20-20-20+TE(TE指肥料中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水溶性肥。

定植后适当控制水分,待盆中水苔较干、盆壁仅有少量小水珠时,第一遍浇施防烂根、烂茎叶的保护性杀菌药水,浇半腰水,浇水宜在晴天进行,叶片不能留有过夜水。第二遍浇水,从透明塑料盆外看到有新根长出时开始浇肥水,浇2次EC值为0.4~0.5mS/cm,氮磷钾含量为20-20-20+TE水溶性肥液,浇1次30-10-10+TE水溶性肥液,轮流浇灌,不宜浇多,同时,每月施用1次1000倍液有机肥。

中苗生产  小苗生长4~6个月后,根系饱满,叶片厚实,即可换入中盆。根据市场和电商需求,中、小型花或小株型品种,可将小苗直接栽到口径10.0厘米透明塑料软盆中进行培养及催花。

换盆前进行控水,保持水苔稍微湿润。换盆时用手轻轻捏压小苗软盆四周,使根系与盆壁分离,取出带基质的小苗。在原基质坨四周及底部包裹一层水苔,然后塞入盆中,压实,比小苗时要紧实,基质低于盆沿约1.5厘米。换盆后植株放到15孔穴盘中,叶片朝向一致,摆放整齐。中盆的蝴蝶兰在叶搭叶时,要及时进行疏盆,两侧摆放,每托放10盆。

在日常管理中,换盆后待盆中水苔较干,盆底或盆壁仅有少量水珠时,第一遍浇防烂根、烂茎叶的保护性杀菌药,浇半腰水,温度保持25℃~30℃,湿度不低于75%,光照强度10000~15000lx。第二遍开始浇水期间,每周喷2次2000倍液叶面肥,为20-20-20+TE的水溶性肥。从透明的塑料盆外看到有新根长出时开始浇肥水,浇2次20-20-20+TE的平均肥,1次30-10-10+TE水溶性肥液,肥料溶液EC值控制在0.6~0.7mS/cm,轮流浇灌,不宜浇多,同时,每月施用一次800~1000倍液有机肥。之后保持温度不变,光强逐渐增加至15000~20000lx,湿度降至不低于60%即可。

大苗管理  中苗生长4~5个月后,根系饱满,叶片厚实,换入大盆,即为大苗。换盆具体方法参照中苗。换盆后植株放到12孔穴盘两侧,叶片呈东西向摆放,每盘8株。

刚换盆的大苗不浇水,温度保持25℃~30℃,湿度75%以上,光照强度10000~15000lx。根据天气情况,每3天喷施1次2000倍液的20-20-20+TE叶面肥。待盆中水苔较干、盆底或盆壁仅有少量水珠时,浇防烂根、烂茎叶的保护性杀菌剂,浇半腰水。待基质较干时开始浇水,直到从透明的塑料盆外看到有新根长出时再改浇肥水,为20-20-20+TE的水溶肥,开始EC值控制在0.8~0.9mS/cm,待根系长出3~4条时,EC值逐渐提高至1.0~1.1mS/cm。之后保持温度不变,光强逐渐增加至15000~20000lx,湿度不低于60%。

开花管理

花芽诱导  大苗生长5个月左右,苗龄达到16~18个月,根系饱满,叶片肥厚,茎基比较粗,此时可在目标花期前5个月开始低温催花。

在目标花期前6个月,肥料由20-20-20+TE更换为10-30-20+TE,肥料溶液EC值不超过1.1mS/cm,并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换肥1个月左右,根据天气情况,通过风机水帘或地源(空气源)空调进行降温,控制白天温度25℃~26℃,夜间温度16℃~18℃,在不灼伤叶片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光强,控制在25000lx左右。

花梗抽出后管理  控制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7℃~20℃,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6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花蕾饱满即将绽放时保持光照、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并保持温室空气流通。施用10-30-20+TE的肥液,EC值不超过1.2mS/cm,基质保持相对湿润,当第一朵花开放后,肥液EC值降到0.8mS/cm。

花梗造型管理  花梗长20厘米左右时,进行花梗定型,使用直径2.5~2.8毫米的包塑铁丝,根据不同品种的不同花梗高度确定铁丝的长度、粗度。将铁丝竖直插在花梗边,用扎线或夹子将花梗固定于铁丝上,使其沿着铁丝垂直向上生长。对于高花型、大花型品种,在第一个花苞直径达1.5厘米时,在花苞下5~7厘米将铁丝以60度左右的弧度向南弯下,并用夹子等固定花梗,使花梗沿着铁丝向南向下生长。随着花序的延伸,逐渐进行绑扎,使花序朝向一致。花朵开放3~4朵时适当降低光强至8000~10000lx,并停止施肥,进行分级出圃。

病虫害防治

园艺防治  在引进种苗时,要选择脱毒、无菌、抗病品种。坚持每天巡园,将生病的植株捡出及时掩埋,以免病害传播。同时,保持温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扫棚内外杂草杂物,防止滋生病虫害。

物理防治  在种苗上方10~20厘米处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白粉虱、蕈蚊,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在蛞蝓、蜗牛危害初期或数量较少时,可在傍晚或凌晨进行人工捕捉。若大棚周围有鼠害,可安装捕鼠板、老鼠夹等。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来苗前对日光温室全面进行一次杀虫杀菌烟雾剂熏蒸。在日常管理中,根据季节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每月交替喷施2次保护性杀菌剂、1次杀虫剂。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附表。(作者单位为日照市东港区检验检测中心/日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