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从理工男变身热植达人,吕天伟说,30岁,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 “热植青年”专题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者 | 依杨

热植是近年来生产者与受众都迅速成长,最为火热的一个植物类别,从龟背竹、鹿角蕨、花烛,到秋海棠、彩叶芋,再到热植切花,越来越多的热植品种在中国的植物圈里备受追捧,火热交易。经营者们以网络为阵地,以网名示天下,讲故事,推品种,炒热度,做营销。最先感受到这份热度的是青年群体,他们以年轻人的敏捷与勇气,捕捉到这波热度和机会,少了一分观望,多了一分无畏。2025年第6期《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就以“热植青年”为专题,细数了多位投身热植行业的青年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与大家共赏其中的努力、眼力与勇气。

——编者

2021年,互联网产品经理吕天伟在新冠疫情发生近两年后,做出了一个让他的生活就此翻天覆地的决定——做一个热植创业者。“30岁,我要为自己活一次。”当面对记者再次说出这句话时,从特殊气候创始人吕天伟脸上仍能看到一种敢于接受改变的自豪。决定的做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理性思考和对那段特殊时期热带植物市场“暴火”的敏感觉察。

从爱好者到经营者

吕天伟是一位热植的狂热爱好者。谈到怎么入圈,他说,5、6年前,还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时,一次无意间在国外网站看到观叶花烛的图片,“哇,我一下子就被那异形的叶片,丝绒的质地和光泽惊呆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植物,与经常看到的千年木、龟背竹完全不一样,颠覆了我对植物的认知。”

这之后,他“入坑”了,经常在网络世界与同好们一起交流,分享美丽的图片,稀有的品种。居家隔离的那段时间,上网的时间更多了,热植朋友圈也越来越大。大家已不满足仅仅看图,不少人都生出了想拥有一盆热植的念头。但是,那时的网友尤其是北方的网友要想获得一盆满意的热植并不容易,除了网购,就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很难找到专业的线下热植实体店。而这种现状就成了吕天伟创业的商机。

现在好看而价格不高的鹿角蕨入门产品

至今,天伟还记得他拥有的第一株热植是一盆二歧鹿角蕨,第一株花烛是水晶花烛。买花的过程,他也记得很清楚。“我在国外APP上看到了二歧鹿角蕨的图片,特别想拥有它,跑遍了全北京的线下店,最后在南四环的花木市场花了600元拿下一盆。现在,线上购买同样大小的一盆‘二歧’大概只要50元还包邮。”吕天伟说完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现在,这盆鹿角蕨还在他的基地里健康地活着,“它还分了很多侧芽,也算是个功臣。”

2021年9月25日,吕天伟与好友合伙创办的第一家热植实体店——特殊气候开业了。首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335文创园,上下两层400多平方米的独栋房,上层用于繁殖存货,下层用于展示销售。“那时,大部分品种都来自国外,少量是自己繁育的。”天伟介绍说。

在特殊气候的直播间里大多会使用一物一拍的方式

作为爱好者和成为经营者的感受非常不一样。爱好者选择植物的标准只有喜欢或不喜欢。如果一株喜欢的品种售价4000元,自己喜欢,价格能承担,觉得物有所值就可以。但是当植物成了生意,选择的标准自然变成:这株植物能不能为自己挣到钱,4000元的价格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

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变化,但好在吕天伟经营的花烛和鹿角蕨都是自己最喜欢的类别。他说:“店铺销售的前期积累来自花烛,花烛帮我们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很多花友、顾客都是因花烛而认识了特殊气候。”

脱颖而出的秘诀

媒体运营能力,投入地努力和一点点运气是吕天伟认为特殊气候能够成为热植头部商家的原因。

2022年,特殊气候加入淘宝直播的阵营。他们没有从等待被顾客搜索的传统网店进入平台,而是直接选择了直播。一是因为当时直播正流行,二是直播间里可以让消费者更加全面和便捷地感受热植这一类个性化产品的方方面面。再者,直播方便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在小红书账号上听天伟讲故事

特殊气候的第一个网络账号是在小红书上。吕天伟称之为“纯干货知识分享”,文图、视频并茂,他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粉丝,科学而有趣。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自己与网友的故事。在置顶的一条视频中,他讲述了一位花友因病不得不转让一株洒金龟背竹的感人故事,引来了大量的留言和点赞。“特殊气候让我认识了一群非常温暖、善良、可爱的朋友们,让我见证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植物之间真诚真挚的情感。”天伟在视频中说。天伟的合伙人是纪录片导演出身,他的特长也给了特殊气候在媒体运营能力上出圈的保证。即使已经如此专业,追求极致、做事认真的他们仍旧会花很长时间讨论视频脚本,设计拍摄角度,只是为了将热植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消费者。

吕天伟非常努力地想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最好。他的热爱有一种理工男的偏执,至今,他还保持着大量收集热带植物知识的习惯,甚至去阅读这一方面的科学论文原文,这不仅是满足自己的爱好,也是为了能够更准确、科学地将知识分享给花友。他们每年会多次前往全球热植交流与集散地的泰国,现场选品,保持与世界流行趋势同步。

特殊气候自己培育的花烛品种

而说到运气,2024年,特殊气候的主营产品变成了鹿角蕨,正好与市场流行走向一致,因此同行们都说他们的眼光好。接受记者采访时,天伟说,主营品类的变换其实带着一些运气的成分。2023年,因原有场地冬天不能供暖,他们决定迁往新的温室,在搬家的过程中,因经验欠缺导致了80%花烛产品受到损伤死亡,而鹿角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2024年,鹿角蕨成了主力产品,可以说是被动转换,幸运地踩上了潮流的节奏。但是运气来了,也要有实力接住。鹿角蕨一直是他们看好的品类,其生产周期大多要在3年以上,因此,一直处于积累状态。如果没有前期的产品布局,2024年也不可能有可以立即上市的成品。

热植的将来是产业化发展

热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独特性戳中了年轻人的心,这似乎也注定了它会成为兴趣经济的一员。兴趣经济的本质是消费者为情感满足和圈层认同买单的经济模式。吕天伟很认同这种说法。在他的消费者中,年轻人占比很高,男性和女性占比对半。

目前受市场喜欢的侏儒类和多分叉的鹿角蕨

对于兴趣经济,选对品种迎合消费者口味就变得非常重要。天伟对自己的选品眼光非常自信:“高冠类、侏儒类和白宽叶片的鹿角蕨最有流行潜力。”他的选品能力也让特殊气候在热植圈子里很有话语权。不过,他也谈到,兴趣经济交易大多依靠一物一拍销售方式,交易量很受限。而且目前的热植产品很难做到标准化生产。而不能标准化生产就意味着不能达到规模经济,产业就做不大。

银脉丝绸领带花烛

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做个博主,吕天伟大概会在兴趣经济的路上走下去,坚持直播卖货,坚持知识分享,坚持个性化生活,但是现在的他开始以一个企业家的头脑来思考前路,他要当上“大棚主”。他提到“装饰性家居绿植”的思路:“现在,很多人迁入新居都会考虑布置些绿色植物。这是刻在人类DNA里的本能需求,人类需要与绿色的大自然产生关联,直至是生活在一起。龙血树、巴西木、柱形的龟背竹早已发展成为产业。而鹿角蕨也有着成为这类植物产品的潜力,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规模化生产,只是现在的消费者市场还有待开发,有很多知识需要传播。”他也正在为此努力思考与积累。

在采访的最后,走在特殊气候挂板鹿角蕨产品的丛林中,记者已经看到规模化生产的模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家中墙上悬挂一株标准化生产的鹿角蕨会变成一种像挂一幅装饰画一样再普通不过的选择,那时,天伟的企业家梦想一定已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