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杂志新闻动态

协会杂志

海派盆景植物种类研究及应用展望 | 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5-10-16

作者 | 王玥明

摘要:海派盆景是起源和传承于上海地区的盆景流派,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师法自然 苍古入画”为艺术特色。海派盆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松柏为主、杂木为辅的植物选材,其主要决定因素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需求、生态适应性、文化审美和艺术形态等。近年来,传统植物保护不足,新品种开发滞后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派盆景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盆景、海派盆景、植物材料、生态适应性、应用

盆景是园林艺术和技术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海派盆景是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的盆景艺术流派,以“师法自然 苍古入画”为艺术特色。2015年,“海派盆景技艺”被正式确立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海派盆景植物种类

从明清时期就逐渐形成雏形的海派盆景所使用的植物种类,既包括江南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还有各种原产中国岭南、华北、西南、台湾地区,以及日、韩、非洲等地的植物种类,通过反季节栽培技术和海路运输通道被引种至上海,经过驯化后适应了本地环境,且表现出极佳的造型潜力,进而成为海派盆景所惯用的植物种类。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出版的盆景专著和论文资料,走访调研曲阳花市、梅陇花市、三灶花木城、杨家庄花木市场、园艺村等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经统计,如今海派盆景使用的植物种类包含59科92属117种。松柏类盆景植物种类主要是松科、柏科、罗汉松科的常绿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共3科6属16种,包括台湾松、日本五针松、黑松、赤松、圆柏、刺柏、罗汉松等,重在欣赏松柏植物的四季常青、古朴苍劲,犹以意象高洁的松树应用最多。杂木类盆景指除松柏类外的其他种类植物盆景,共47科73属83种,包括蔷薇科、豆科、茜草科、金缕梅科、木樨科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杂木类盆景重在欣赏植物的花果、树姿、树叶的表现,四季景色各异,艺术表现力强,是海派盆景的重要组成。草花盆景来源丰富,包括常见的兰花、万年青、金钱蒲等植物种类,数量庞大繁杂,海派盆景中较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共9科13属18种,应用范围广泛,是海派盆景的黄金配角。

植物选择的影响因素

得益于上海地区近百年来昌盛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便利的海内外交通渠道,海派盆景在树种选择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而矮化技术、嫁接技术、温室栽培等农业领域技术水平提升,让更多的植物种类走入盆景艺术的选材范畴。

植物形态特征和生长需求  海派盆景技法特色是粗扎细剪,即用金属丝将植物枝条蟠扎后,旋转扭曲枝条至既定的位置,再经过至少一个生长季的培养,拆除金属丝后,定期精细修剪出设计的造型。受限于环境空间,植物配盆时倾向于选择浅盆、小盆,以凸显盆景植物的高大健壮。所选植物能够在有限的盆器空间内健壮生长,且展现出较多的优秀性状,先决条件就是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得到满足。盆栽处理和定期修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盆景中植物的生理活动。同时,换盆和修剪等处理手法也能够帮助盆景植物生长达到平衡,从而保持稳定和长期健康。这就要求选择的盆景植物具有抗逆性强、耐剪宜扎等特点,并保持强大的生长活力,来应对修剪等养护作业造成的影响。故而一般会优先选择枝条柔韧、节间距短、叶片小的植物种类。同时,萌发力强、易萌发不定芽、病虫害较少、能够进行人工蟠扎造型的植物,如枝叶、花朵、果实等都具备观赏性,或三者有其一,则效果更佳。

原产于湖北钟祥山区的湖北梣,又名对节白蜡,盆栽状态叶极细小,节间极短,耐摘叶、耐修剪,生根、萌芽力强,生命旺盛,因而成为海派盆景杂木类的主流树种。产于江苏南通的雀舌罗汉松、瓜子黄杨等也因其叶片小、生命力强、易蟠扎的优点而广受欢迎。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海派盆景植物的选择与其生态适应性,即植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息息相关,包括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的适应。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适宜大部分亚热带及温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上海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230天。因此,海派盆景植物种类的选择,要以能够适应上海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先,将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后表现出适生性和稳定性的外来树种作为挑选目标,再从中选取优良品种进行繁殖、造型和推广。

日本五针松经由日本大阪市的港口远渡重洋来到上海,俗称“大阪松”。大阪松来到上海后,耐受了梅雨和高温,表现出叶丛细密,长势强劲的特色,逐渐取代本土松树树种成为海派盆景的代表树种。

植物的文化审美  盆景作品具有极强的文化性,海派盆景在设计时多参考中国画论,构图注重留白,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因而在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时,要从植物本身的文化意象考虑与作品设计的匹配度。以表现山林野趣的丛林式树木盆景为例,单一树种的丛林式树木盆景是主流形式,以期在树种整体质感上取得和谐统一。但自然生境中单一树种的丛林少见,多数是以混交林的形式存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也有“杂树画法”的论断。海派盆景在树种选择中可以体现多树种的丛林式盆景,植物选择由单一的五针松、黄杨、枫树等树种变得丰富多彩。

棕竹枝叶挺拔、体型较大,一般少在海派盆景中应用。殷子敏大师的作品《象的故乡》打破桎梏,将棕竹丛植,巧妙利用其蕴含的南国风情,并通过盆栽和修剪控制株型,配以象形石点缀其中,亦成为经典之作。

植物的艺术形态  海派盆景具有多元化的展示风格,在整体布局上侧重展现植物造景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在树种的选择和制作过程中尊重不同树种的差异性与个性,因材施艺,讲究枝片造型,注重盆景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内涵,体现出植物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盆景植物材料选择具有天然神韵,能够随着时间季节更替,展现变换的景色。这也是海派盆景树种选择的一大因素。

鸡爪槭作为色叶树种,不仅能在秋季观赏红叶,其新叶、花序、枝条同样有可观之处。海派盆景在应用鸡爪槭创作时,着重展示植物的自身美感,减少过多的人工造型,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尽可能保留自然的艺术形态。

其他因素  海派盆景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也会受到诸如市场行情和价格、国家植物保护政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诸如红豆杉、天目松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在没有合适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园艺开发应用的前提下,暂时不适宜作为盆景素材推向市场,以免造成更多的野生资源的盗采盗挖。

价格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派盆景植物种类的选择,前几年日本引种的桧柏、白鹭草等新颖植物,以及价格炒得火热的石菖蒲等,虽然有各种优秀的植物性状和文化意象,但虚高的市场价格无形中阻碍了创作者的热情和普通爱好者的购买欲望,因而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应用展望

近年来在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支持下,海派盆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海派盆景植物研究和应用存在的传统植物保护力度不充分、新品种选育滞后、养护方式不能适应快节奏都市生活等问题,影响了海派盆景的发展和推广,更需加强盆景植物的深入研究,创新植物种类和应用形式,丰富盆景艺术表现形式,简化降低养护门槛,让海派盆景艺术更接地气。

加大传统植物开发  海派盆景现有树种较为丰富多样,在观叶、观花、观果、观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特异性,以满足四时观赏的需要。如日本五针松、圆柏、罗汉松等传统树种观赏品种繁多,但其日常推广多使用商品名,品种缺乏较为规范的命名和标准。从事植物新品种选育的专业人员较少,在种质选育方面与盆景技术强国日本仍有差距。应当充分开发现有传统植物资源的发展潜力,避免盲目采挖野生植物资源,建设盆景苗木基地储备创作材料,并规范科学的加以应用,使之更合乎海派盆景的发展趋势。

挖掘乡土树种素材  根据调研,上海地区有乡土树种约130种。包括玉兰、榉树、朴树、桂花、蜡梅、紫薇等在内的乡土树种具有地域文化性、亲民性、经济性等显著优点,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上海地区气候,凸显地域文化审美。从地域文化、历史与象征文化、风水及信仰文化等方面筛选出上海典型文化寓意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应用在海派盆景树种选择中,是双赢的局面。大力发展更多乡土树种成为盆景素材,挖掘本土植物文化内涵,有利于盆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挥盆景的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形成海派盆景资源的区域优势。

引种特色植物资源  国内盆景从业人员通过造型和栽培技术已经将铁包金、铁马鞭、何首乌、巴西红果等过往少见、罕见的植物种类培植为具有独特观赏特性的盆景。在此基础上,海派盆景创作者在做植物种类选择时,可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的引种实验,掌握生长和繁殖规律,促进开发应用。这些特色植物若能通过生态适应性考量,则可列入海派盆景植物种类,提高现有盆景素材的多样性和作品的观赏性。

适应现代发展方式  植物的快速繁殖、生长控制等技术的发展为盆景植物的快速成型奠定了基础,使盆景的产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为今后海派盆景创作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植物种类选择更需要考虑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筛选“懒人式”盆景树种,构建标准化体系下易学易会的养护方法,降低盆景的养护压力和难度,压缩普通爱好者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的投入。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的科普推广,以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形式,宣传和扩大海派盆景的社会影响力,以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了解盆景,愿意种植养护盆景,成为盆景爱好者,将海派盆景带入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为上海植物园)

参考文献:

[1]林瞳.明清时期植物盆景种类及制作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李树华.中国盆景文化史(第2版)摘辑(三十四)植物类盆景各论[J].花木盆景,2023,(10):10~15.

[3]杨艺涛.对节白蜡树桩盆景不同制作阶段的生理特性研究[D].长江大学,2023.

[4]俞安平,李王婷.生态适应性对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及其意义[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20):39~44.

[5]张瑜.上海绿化建设中树种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

[6]殷子敏.海派盆景艺术之四多树种丛林式盆景的制作[J].园林,1996,(05):42.

[7]李云辉.试析盆景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21,23(15):115~116.

[8]申振.浅析《高子盆景说》中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影响[J].艺术科技,2016,29(02):408.

[9]付彦荣,张宝鑫.中国盆景植物应用历史及展望[J].园林,2020,(05):40~45.

[10]臧彤,葛笑,王石麟.乡土树种在上海浦江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12):144~146.